全年最冷时段来了,能源保供形势如何︱晨读能源

admin

1月8日进入“三九”,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来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陆续转为较常年同期偏低的状态,多地也将迎来用电高峰的“考验”。

中央气象台同日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计受冷空气影响,接下来中东部大部及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将有4~6℃降温,局地降温8℃以上。西南地区和江南西部等地则有雨雪天气,并将大面积创今冬以来气温新低。

面对气温走低下的取暖等用电需求攀升,当前全国电力保供形势如何?

电煤供需较宽松,“迎峰度冬”有保障

煤炭是国内能源保供的压舱石。谈及电力保供,首先看电煤的库存和价格。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最新一期分析周报显示,本期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存煤12566万吨,同比增长1873万吨。尽管受到天气影响,近期中东部尤其北方地区相对偏暖,使得发电量、电煤耗量和入厂煤量环比均有所下降,但通过这一数据仍然可以看出燃煤电厂库存处于中高位置,而且明显高于过去两年。

而在价格方面,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的电煤平均价格分别为768元/吨、668元/吨和568元/吨,现货价格止跌企稳。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四季度通常是煤炭销售和价格的旺季,不过今年煤炭价格没有出现明显上涨,而是在稳定和回落中来回,偶有小幅反弹。

库存处于高位、价格旺季不旺,可以用来形容电煤当前的状态。煤炭在电力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对于需求侧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于供给侧而言,如何理解有些反常的状态?

易煤研究院院长张飞龙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当前煤炭的供需关系基本面偏宽松,促成了当前煤炭市场的走势。供给方面,2024年国内煤炭主产地产量同比持续上升,叠加煤炭进口量连创历史新高,均增加了煤炭供应。而需求方面虽然也有增量,但是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受到立冬以来整体气温偏暖、建材需求等步入淡季等因素影响,所以社会面的库存累积比较明显。

宏观数据的表现印证了上述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原煤产量为4.28亿吨,同比增长3.4%;1~12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为43.22亿吨,同比增长2%。另据海关总署数据,去年12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为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1~12月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为4.9亿吨,同比增长14.8%。

而需求方面,去年12月全国火力发电量为51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12月全国火力发电量为5.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可以看出,2024年全年以及年末的煤炭国内产量和进口供给与煤炭消费的增长幅度存在一定差距。

全年最冷时段来了,能源保供形势如何︱晨读能源

不过临近春节,行业机构认为短期内电煤供需关系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湘财证券提出,短期来看,煤矿多以安全生产为主,产地煤炭供应存在收紧预期,且电厂需求已出现改善,行业供需偏宽松格局或有好转,动力煤价格支撑渐强。对此,张飞龙预计,节前煤炭价格偏稳定可能有小幅震荡,但在节后或许还有一些下跌空间。

“十四五”收官之年,后市如何演绎

数年来,煤炭价格经历了从每吨400多元到1000多元,再到七八百元的大起大落。在燃煤电厂利用小时数逐渐下降、普遍出现亏损的背景下,煤炭价格直接关系到能源保供的基本面。

2025年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首先来看电煤中长期协议的新规。近年每到年末,国家发改委都会出台通知,帮助落实来年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这也被行业认为是来年煤炭市场政策调控的“风向标”。

国家发改委2024年11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通知基本延续了前一年方案的大部分内容,包括煤炭价格按照“基准价+浮动价”来计算。但两点变化较为明显:

一是关于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签约量,由2024年的“每家煤炭企业任务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修改成了2025年“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75%”;二是关于履约要求方面,纳入电煤中长期合同监管台账的合同均应严格履约,由2024年的“全年足额完成履约任务”修改成了2025年的“全年原则上足额履约,最低不得低于90%”。

此外,上述通知还规定“要按照‘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原则,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煤质偏差结算机制,鼓励协商确定热值折算系数。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由于港口长协价目前低于市场价约17%的幅度,因此比例放松利好长协煤占比较高的煤企提升均价。而从行业角度看,行业的长协煤量减少,市场煤供给增加,2025年市场煤价格波动或将放大。

张飞龙认为,2025年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将会维持宽松。供给方面,国内产量将会保持1.5%左右的增量,进口同比将会略有减少;需求方面,以5%左右的GDP增速来计算,社会电力需求增速与之接近,扣除新能源、水电等发电比例,剩下约有1%~2%的GDP增速需由火电来支撑。总体来看,2025年煤炭价格中枢可能还会继续下移,从800多元每吨降至700多元每吨的水平。

全年最冷时段来了,能源保供形势如何︱晨读能源

对比往年,2025年的能源市场,更为特殊的一点在于“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政策预期。

“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分别降低13.5%和18%,并将此两项指标列为约束性指标。然而,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下,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增加,国内加强了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能源保供作用,煤炭消费有所增长,导致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缓慢。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进展滞后于预期。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既然煤炭消费增长是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进度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那么收官之年是否会为达成目标而影响到煤炭的正常消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能源转型秉持“先立后破”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尽管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量节节攀升,但是受限于波动性、间歇性的特征,使得其装机量和实际的有效发电量之间存在不小差距,而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改善。因此,煤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考虑到经济增速目标和社会用电需求,2025年煤炭消费应该会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出现远超预期的大幅增长,更不会为了完成节能降碳的约束性指标而采取过激的行动。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