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的,还真就是大爷。
23年10月份的时候,碧桂园发公告说,现金状况承压,将启动境外债务重组,时隔一年多后,碧桂园的债务重组方案终于出来了。
重组方案给了债主们5个选项,综合看下来几乎和明抢差不多。
先给大家看下这5个选项:
1、现金回购,预计可实现最少90%的本金削减。也就是你可以马上拿到钱,但只能拿到10%,100块给你10块的意思。
2、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实现100%的债转股。把债务转换为股权,把债权人变成股东,以后大家跟着碧桂园吃肉喝汤。
3、债务展期+部分股权化,股权化的最高比例为67%。一部分债务延期,另一部分债转股,转股要到7.5年后。
4、展期+35%的本金削减。债务延期9.5年后,本金还要少35%。
5、只展期不削债的选项。钱全部给你,但要延期到11.5年后。
这5条综合起来也就两个意思,想早点拿钱,就承担亏损;想多拿点钱,就多等几年,7年、9年、11年随你们选。
目前,碧桂园已经说了,如果方案落实,碧桂园方面就能减少债务116亿美元。
到2023年底,碧桂园的境外债总额是164亿元,折合人民币1202亿元,之前恒大的境外债规模是1403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方案落实,碧桂园目前的境外债压力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估计现在不少债主都在心里MMP,碧桂园这跟抢有什么区别,你债务压力没了,但我的钱并没有回来啊。
当然,碧桂园这个方案能发出来,说不定也跟债权人达成了某种共识,毕竟,碧桂园兜里没钱人尽皆知,与其一点希望都没,不如索性接受。
现在已经有报道说,碧桂园已经收到不少债权人的表态,表示愿意长期支持碧桂园度过当前的难关,同时希望碧桂园能够尽快完成重组。
那么未来碧桂园能够还得清账吗?
根据这次公告披露的资产情况,大家已经替碧桂园算好账了,把碧桂园各类零零总总的资产都算上,碧桂园也还不上账,而且预期亏损还会继续。
因为销售情况得不到改善的前提下,债务重组也只是解决部分问题,现金流紧张仍然是碧桂园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到现在,碧桂园连2023年的财报都没有发出来,最新发布的财报还停留在2023年半年报。
财报发不出来是技术问题吗?显然不是,一般情况下,财务出了大问题,财报才不敢发。
结果估计就是八九不离十,机构的预测,碧桂园在2023至2025年将出现较大财务亏损,将期内亏损预测从186亿、60亿及25亿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728亿、506亿及160亿元人民币。
这几年碧桂园虽然也在裁员降本,杨惠妍也说过要砸锅卖铁,但在惨淡的销售业绩面前,这些都白搭。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碧桂园销售额605亿元,2023年是1743亿,24年在23年的基础上直接下滑65%,这还怎么玩?
当然,碧桂园业绩大溃败,也变相说明了三四线楼市当前的惨状。
大家都知道,未来三四线城市几乎不会有什么机会了,给到碧桂园的希望也相当渺茫。
债务危机+三四线楼市的势危,碧桂园想把库存卖出去是越来越难。
不过比起碧桂园的债,以及碧桂园能不能把房子卖出去,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碧桂园能不能把“欠下的房”交上。
现在碧桂园还有剩下差不多20万套房没有交付,从规模上来看,碧桂园其实已经过了交付高峰。
2024年碧桂园交了38万套房,近三年累计交付了170万套房子。
但这些交付,碧桂园也是交的比较困难,之前2024年保交付的目标是48万套,碧桂园并没有达到预期。
虽然勉强支撑,但能交房也很不错了。
好在目前碧桂园的交付任务并不重了,碧桂园欠大家的房也算是有着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碧桂园前途明朗,债不说,地产的逻辑,从规模到财务指标到运营逻辑都已经变了,几年都没出现在土拍市场的碧桂园,早就回不了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