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票基金是怎么跑过指数基金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股票基金是怎么跑过指数基金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牛市初期,为何有人说87%的主动基金都无法跑赢指数基金?
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基金的股票仓位问题。
指数型基金属于被动型基金,相对的一般股票型基金及偏股型基金就属于主动型基金。
首先指数型基金仓位:
指数型基金属于被动型基金,即完全复制某只指数的成分股配置,且指数型基金的仓位通常不低于95%。
即不论牛市还是熊市,任何时期指数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均不得低于95%!如下图:
其次主动管理型基金仓位:
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基金的股票仓位通常为80%-95%之间波动,通常除非牛市后期,否则很难超过88%!
而假如是偏股型基金,则基金的股票仓位更低,通常基金中股票仓位波动范围在60%-95%。而实际操作中,股票仓位超过80%的情况都不多见!
至于其他混合型基金,有些甚至股票资产的范围为0%-95%,从而使得熊市时,该基金的股票仓位极低!
通过上述比较即可看到主动性基金与指数型基金仓位的差距!
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由于行情并不明朗,因此基金经理仍然维持着较低仓位。甚至牛市初期部分主动型基金是刚刚将股票仓位减至规定仓位的下限(60%-80%)!
而牛市初期通常是先有一波超跌反弹,几乎所有股票齐涨齐跌,此时股票的仓位才是决定收益的关键因素,其次才是择股能力。
因此,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以其95%的股票仓位,涨幅高于60%-80%仓位的主动型股票基金就不难理解了!
甚至在整个牛市周期内,通常半数以上的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都难以跑赢对应的指数基金!
最后,祝各位2019投资顺利!
主动型基金是根据股票基金投资理念的不同进行的分类:一般主动型基金是以寻求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表现为目标的一种基金。而指数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所以说两者的战略不同,那么每个周期里得到的结果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首先,从每一轮的牛市初期来看,都是一个先指数搭台,后个股唱戏的过程演变,所以在每一轮行情,甚至牛市的开始,指数基金配置的权重股,指数股,成分股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就好比此次2440点涨到了3200点,大部分的涨幅来自于权重,指数股的贡献,而其他大部分的中小创等个股其实都是一个滞涨的状态,那么自然主动基金是无法跑赢指数基金的!
其次,对于2015-2018年的行情来说,大部分的指数基金是强于主动基金的。根据数据显示,在2018年里有将近280多只的主动型基金出现了平均收益率为-24%左右的亏损,而指数基金则明显小于这个数字!所以在牛市行情开始的初期,指数基金的起跑点也高于主动型基金!
最后,从配置来看!通常指数基金会有90%-95%以上的仓位配置股票。一般的主动基金在牛市初期的仓位不会有这么高。而逐步加仓的过程之中导致了主动基金的收益可能不如指数基金那么好!
根据数据显示所有的指数基金,加上主动型股票基金、加上偏股混合基金,一共有3774只。
有72%的股票基金和偏股基金,跑输了300ETF。
有87%的股票基金和偏股基金,跑输了500ETF。
能跑赢这两个指数的主动基金,比例非常小。绝大多数主动基金,牛市初期是跑不过指数基金的,并且差距比较大。但是到了牛市的中后期,由于许多配置个股的主动型基金仓位提升明显,而个股也出现了补涨,甚至超越指数涨幅的情况,所以部分的主动型基金就会远远大于指数基金的收益!当然了,也有做的不好的主动型基金还是会跑输指数基金!
所以牛市初期,有87%的主动基金都无法跑赢指数基金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而后期会有所改变!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为什么很多股票基金跑不赢大盘?
大盘指数构成本身就已经有一个筛选过程,他们中间的股份也是定期变动的。还有大公司能够获得的资源比起绝大部分小公司要好很多,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小公司跑不过大公司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小公司整体的失败淘汰率就比大公司高很多。
大公司很多也是从小公司一路通过干掉其他小公司的过程中走过来的,他们本身就已经是市场证明的优秀公司。
中概股基金怎么计算净值的?
很多人问中概互联基金的净值如何计算,在这里一并回复下:
中概互联基金有场内和场外:场内:易方达中概互联ETF 、场外: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净值是如何计算的,在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
中概互联是追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的指数基金。成份股包含了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大陆公司股票。
由于港股和美股交易时间不一样, 其净值是白天港股和晚上美股的收盘价合并计算。
场内的净值公布时间是第二天早盘,即今天的净值明天早盘时在ETF上可看到,场外的会滞后一点,即今天的净值要等明天晚上公布。
其净值计算方法为:当天的净值=当天下午港股收盘价+当天晚上美股收盘价,比如:7月29日的净值等于7月29日下午港股的收盘价+7月29日晚上美股的收盘价。
指数基金ETF怎么买?能像股票一样个人在网上交易吗?
是可以像股票一样在网上交易的。基金ETF和股票一样买,直接就可以在股票交易系统里自己买。比如50ETF,你买时就输入代码510050就可以买了。ETF最少成交量最好以千股。如果你买的太少手续费低于5元就扣你5元的手续费,这样你就亏了。另外ETF不收印花税,就收千分之2,5的手续费。
扩展资料
指数基金按交易机制划
1、封闭式指数基金: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但是不能申购和赎回。
2、开放式指数基金:它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但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
3、指数型ETF: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也可以申购、赎回,但申购、赎回必须采用组合证券的形式。
4、指数型LOF: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也可以申购、赎回。
可以,自己个人也可以在某个基金公司开户并办理相关手续。投资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购买ETF:可以按照当天的基金净值向基金管理者购买(和普通的开放式共同基金一样);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直接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购买,购买的价格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这个价格往往与基金当时的净值有一定差距(和普通的封闭式基金一样)。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本质上是指数基金,但区别于传统指数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使得投资人可以有如买卖股票那样去买卖代表“标的指数”的一种基金。
基金指数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与上证指数的涨跌幅不一致?
上证基金指数是一种封闭式基金的指数,并不是和大盘保持一致的。通常我们购买的股票型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其涨跌跟基金所持有股票的涨跌是一致的。其中关键的是基金重仓的十大股票的涨跌。有时候大盘上涨,但购买基金重仓的股票没有上涨反而下跌的话,那么就出现了有时大盘涨基金反而下跌的情况。发过来,也会出现大盘跌,基金涨的情况。
为反映基金市场的综合变动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4月26日编制并发布了上证基金指数.上证基金指数选样范围为截止2000年4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的12只证券投资基金,于2000年6月9日正式发布。上证基金指数针对的是在沪深交易的封闭式基金指数。就象上证指数一样,反映一个整体情况,而不是某支单个的基金。
为什么巴菲特说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
因为有个非常简单的原因,只是巴菲特没有指明,这个原因,我在2018年琢磨A股和美股行情差异时才想明白。那就是美国编制股票指数的指数公司,选股能力比基金经理强,美国指数公司选择最安全最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编制一个指数,
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例来说明。道琼斯工业指数包括这些股票:苹果、高盛、联合健康、沃尔玛、波音、卡特彼勒、杜邦、思科、家得宝、雪佛龙(原标准石油)、耐克、IBM、英特尔、3M、强生、摩根大通、可口可乐、visa、默克制药、辉瑞制药、宝洁、埃克森美孚石油。这些都是大型跨国公司,每个公司都是全球行业的领先者,这些公司股票凑一块编一个指数,能不涨吗?
一般的基金经理呢?都没整明白他选这些公司之外的公司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其它公司本来就在行业中打不过这些跨国巨头公司,还想其它公司的股票表现胜过这些巨头?做不到,因为行业利润大部分都是被头部公司拿走,小公司没什么利润,拿什么支撑股价上涨?
所以,美国股市的基金经理选其他股票凑投资组合,他管的基金基本上跑不赢美国的指数基金。也就是普通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不如指数公司选股能力。非常简单的道理。
注意这是美国股市的特殊情况。不是任何股市都这样。
巴菲特老爷子又出年报了。一如既往近乎冷酷地自我剖析,一如既往对各个部门CEO极尽赞美之词,一如既往真实地展示了伯克希尔这部强大的赚钱机器。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2005年的赌局回顾。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和任意收取高管理费的五只对冲基金的总体回报进行比较,以十年为期限,赌注50万美金。条件开出后,华尔街一片寂静。后来真有一位老兄出来应战。光阴似箭,在过去的九年中,标准普尔基金回报为年化7.1%,五只对冲基金的回报为年化2.2%。这其中还包括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巴菲特的胜利已无任何悬念。
为什么“聪明”的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基金经理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以下是我的愚见。首先,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的一个明显原因是自以为聪明的基金经理收取了昂贵的管理费。这是巴老爷子在年报中批判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但实际上,基金经理和指数的竞赛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如果说指数代表市场平均回报,那么基金本身就是市场的主体。美国市场大部分的资金是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经理跑不过市场,类似于班级长跑比赛中大部分人跑不过平均速度。如果是班里有几个长跑健将,而其他人水平相近,情况更是如此。其次,在纪律性方面,大多数基金经理更不会优于指数。指数成分股的选择是一个机械和被动的过程。夕阳企业会被无情地从指数中剔除,而颇具规模的新企业会被逐渐加入到指数中。而这一机械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筛选出稳定和具有活力的企业。也就是说机械并不意味着愚蠢。而对于如何管住闲不住的手,指数基金更是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不折腾的优势,长期来讲会被放大得很明显。而基金经理的折腾在很多情况也是身不由己。这种身不由己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这涉及到巴老提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机构强迫症(institution imperative )。在很多情况下,出于第三方质疑与自身心理压力,基金经理会不得已追随市场热点与行业风口。贪婪的时候恐惧,在执行的时候相当于酒局最热闹的时候起身离开,隔着玻璃看里边的人对酒当歌。恐惧的时候贪婪,同样相当于在曲终人散,一片狼藉时入席。如果喧闹的酒局风光依然无限,或者萧瑟的局面看不到尽头,而这时公众询问你的远见何在,或者质疑你为什么要跳入火坑时,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都会把纪律性放在一边,选择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只是机构强迫症这一概念在基金行业的具体体现。身不由己的另一个原因涉及到一个更哲学化的问题,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动的?如果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都接受相同的教育,分析相同的资料,采取相同的投资方式,做出类似的决策,而同时声称自己是在进行主动投资,那么这种主动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这会不会如爱因斯坦所说,希望通过同样的思路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有一批对冲基金所参加的可能是一种不同的竞赛:量化投资。最近刚看完巴菲特合伙人芒格推荐的一本量化投资先驱的自传《A man for all markets》。在量化投资领域,先驱和高手的回报是非常惊人的。但随着聪明人的涌入,绝大多数量化投资的回报必然趋于平庸。而这种量化投资的平庸回报是否能够胜过代表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数回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至少目前看上去并不乐观。结合以上原因,在美国市场中专业基金经理打不过市场其实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结果。但打不过指数并不意味着专业选手不如普通散户。这就像运动会中大部分专业选手无法拿到奖牌,并不代表专业选手的水平可以等同于社区比赛。资本市场的根本功能之一是提高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而专业选手的全面参与对于效率的提高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正走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而巴菲特老爷子对于已经实现专业化的美国市场的批评,对于准备入市的中国投资者是个预先的提醒,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专业化资本市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票基金是怎么跑过指数基金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股票基金是怎么跑过指数基金的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