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admin

在中国新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条环沙漠铁路线正在成型。填补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空白。

这条铁路究竟有多长呢?想象一下,你坐在火车上,先一路南下抵达广州,然后再继续北上到长沙,这来回的路线就是这条铁路的长度。

当时听说我国要花上百亿建设这条铁路,国内国外都不看好,但我国为何要力排众议,建成这条看似“荒凉”的铁路呢?在在这片被视为禁区的沙海中,建设团队又是怎样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世界首条沙漠环线铁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覆盖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三个英国。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中国在这里修建的和若铁路段,全长825公里,设计时速为120公里。这个铁路段与现有的格库铁路和南疆铁路共同形成了一条全长2712公里的环形铁路,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环抱”其中。

而且这还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铺设,它是要绕过一片辽阔的沙海,共设22个站点连接起和田、喀什、库尔勒等多个南疆重镇。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片地广人稀、黄沙漫天的沙漠里,铺设一条如此长的铁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事实上也确实很难,沙漠中的沙丘高度可达200米,而且它们是“活”的!时刻在风的作用下缓慢移动。今天看它在这儿,明天可能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当劳动者辛辛苦苦铺好了铁路,第二天一早来,发现整段轨道被几千吨沙子掩埋了,这种感觉无疑令人崩溃。

如果碰到六级以上的大风,工程只能暂时先“歇歇”了,更别提那些突然袭来的黑沙暴了。

如何与自然抗衡?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沙对施工的影响,建设团队不得不对风沙进行“深度研究”,甚至专门写起了“沙尘暴日记”。

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团队绘制出了一份“风沙作息表”。就像我们会在周末规划自己的行程一样,施工队伍根据这张表精准地安排工期,总是在风沙到来之前 “溜走”,等风沙过后再回来接着干活。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但仅仅依赖“风沙作息表”显然还不够。面对自然的强大,工程师们也需要更为具体的“防沙武器”。于是,“阻沙障+草方格”这对组合拳登场了。

工程师们用芦苇、稻草等材料建立了高低结合的多层阻沙体系。这些阻沙障并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而是留有适当空隙的屏障。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为什么不干脆把风沙全挡住?其实如果阻沙障过于密集,反而会形成“阻风墙”,就会出现强风在障碍物前堆积,最终打破屏障。而这种设计是既能减弱风力,又能防止过密带来的弊端的最佳对策。

草方格铺在地面上,通过网格结构固定住沙土,防止它们随风飘散。这种做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

在“阻沙障+草方格”之间,建设者们种植了大量的沙漠植物,如梭梭、红柳、胡杨等。它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沙漠老兵”,生命力极强,能在极端干旱条件下顽强生存。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不过,在沙漠中种树可不是件容易事。为了保证这些幼苗的成活率,建设团队总结出了“护、取、时、养”四字秘诀。

首先是“护”,即在种植过程中精心保护幼苗,避免受到风沙侵害;“取”则指的是科学选育适应沙漠环境的苗木。

“时”是指把握最佳的种植时节,确保幼苗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扎根生长;最后的“养”则强调了灌溉和养护的重要性,确保幼苗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戈壁滩的盐碱地对树苗的生长非常不利。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中铁一局采用了树坑换土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种树苗的地方把土壤挖掉,换上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建设者们沿着和若铁路修建了近5000万平方米的草方格,并种植了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这些植物在铁路两侧形成了一条长达300公里的“绿色走廊”,成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在风沙肆虐的地段,和若铁路的设计师们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案——“以桥代路”。不再让铁路直接“趴”在沙漠上,而是架起了一座座“空中走廊”,总长度达到了49.7公里的五座过沙桥。

除了流动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极端温差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沙漠里的温度变化可以说是“白天太阳烤,晚上冰块泡”。夏季白天,沙漠地表温度可能超过70摄氏度;而到了冬季夜晚,温度则可能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热胀冷缩这个概念大家都懂,物体在高温下会膨胀,在低温下会收缩。对于铁路来说,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铁轨可能会因膨胀而发生变形,或者在收缩时产生缝隙,直接威胁列车的行车安全。

为此,工程师们使用了“无缝钢轨”技术,这个技术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可以这么理解。

他们把一根根100米长的标准钢轨,先在焊轨厂里拼接成500米长的钢轨,然后再把这些钢轨运到铺轨现场继续焊接,直到把整条铁路连成一个完整的“铁链条”。

也就是说,这条铁路上你找不到一条轨缝,完全就是一气呵成的“钢铁长龙”。这也是新疆境内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轨道最长的铁路项目。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传统铁路采用的是普通钢轨,每段钢轨之间都会有接头。这些接头看似不起眼,但当火车高速驶过时,车轮与这些接头的撞击就会发出“咣当”的声音。

无缝钢轨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让火车变得更“安静”。由于钢轨之间没有了接头,列车在行驶时的阻力大大降低,运行起来更加顺畅。

还利用现代科技为铁路装上了“智能温控系统”。工程师们可以实时掌握铁轨的温度变化和应力分布情况。随时可以检测出潜在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真正动机是什么?

现在问题来了:费这么大劲,冒着这么大风险,为什么非要建这条沙漠铁路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这条铁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南疆的老百姓。要知道,新疆地域辽阔,幅员辽阔得让人觉得从一头走到另一头有一种“西天取经”的绝望。

2013年,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的库尔班罕只身前住乌鲁木齐上学。“那时候,我们村还没搬迁,我坐着支卡车花了两天时间才到县城,接又坐4个小时的汽车赶到和田市,才坐上去乌鲁木齐的火车。”

铁路建成使得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5个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团场实现了通火车,减少了约1000多公里的绕行距离。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除了方便百姓的生活,这条铁路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地处中国的西部边陲,与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通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曾经的驼铃声不断,如今又迎来了火车的轰鸣声。

南疆盛产的和田玉、库尔勒香梨、喀什的特色农产品,现在可以更快、更便宜地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真正实现了“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的目标。

我国200亿建全球首条环沙漠铁路,曾遭各国嘲笑,如今大放光彩!

更进一步地讲,如果国际上真的发生了什么突发情况,这条铁路将是快速部署人员和物资的生命线。

所以,不管是为了老百姓,还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若铁路都是值得建的。在条路的两侧,我们看到了南疆百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疆。这是一条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未来之路。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铁路交通勾画大美西部
北方新报:中国建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
新疆法制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是如何“炼”成的?
光明日报:“希望之海”绽放“生命之花”——和若铁路建设与开通背后的故事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