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银行:执金融之笔,共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dmin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山东银行业城商行新闻媒体一线行”宣传活动。近日,宣传活动走进东营银行。

东营银行:执金融之笔,共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东营银行自2001年合并重组市城市信用社以来,历经数次蜕变与飞跃,已成为一家具有鲜明特色与强劲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2238.59亿元,较年初增长205.57亿元,增幅10.11%;各项存款1857.81亿元,较年初增长151.52亿元,增幅8.88%;各项贷款1323.92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0亿元,增幅14.21%。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9.17亿元、经营利润20.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12%和22.99%,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稳健发展。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东营银行位列第542位,较上年跃升42个位次。

根植东营 当好地方金融主力军

党建引领,筑基固本,公司治理迈向新高度。东营银行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在全省城商行系统中率先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构建起“四会一层”的治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行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职责,确保省、市金融工作部署和监管要求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东营银行在战略制定、组织架构、绩效考核、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改革创新,激发党建与业务相容相促的“乘数效应”。

四位一体,联合监督,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东营银行持续深化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的有机融合,构建起纪检、监事会、内控、内审“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督体系,为稳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公司治理的根基,也提升东营银行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

覆盖广泛,服务便捷,当好地方金融主力军。目前,东营银行下辖机构达127家,网点覆盖东营、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滨州等7个地市,形成一张覆盖广泛、深入城乡、服务便捷的金融网络。作为市属国有银行,东营银行始终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坚定做好“服务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大中型企业兴盛的助推器、小微企业成长的孵化器”。今年前9个月,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11.83亿元,其中东营辖内贷款增量占全市金融机构同期增量的三分之一,贷款余额市场占有率达到19.68%,稳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在践行市属国有银行的责任与使命担当上,东营银行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服务大局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齐鲁大地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东营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地方法人银行,东营银行根据省市战略安排和监管导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9月末,东营银行在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累计向9.9万户相关企业发放贷款339.06亿元,较年初增加95.65亿元,增速39.29%。

推动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是中央赋予东营的重大使命。东营银行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企业,为盐碱地发展量身订做全流程金融服务方案。位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区域内绝大部分改造工程,发展前景良好。获悉企业融资需求后,东营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特点,为其办理9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后期进一步为其办理3亿元项目贷款,为企业技术研发、基础建设等方面提供充足支持。

得益于绿色金融多方推进的整体机制,东营银行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为当地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活水,贡献绿色金融力量。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69.65亿元,较年初增加46.56亿元,增速201.69%。

精准滴灌 助力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如何借油变强,让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持续焕发生机?重大项目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是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设计年吞吐量为3493万吨,项目总投资34亿元,预计2025年6月投产运营。项目建成投用后,中东地区25万吨国际油轮可以在东营港直接接卸,有效满足腹地石化企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需求,提高物料周转效率,预计每年节省运输成本将超10亿元。

东营银行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亿吨深水大港,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锚定东营港企业平台,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港口企业项目贷款,为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项目新增项目贷款6亿元,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在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上,东营银行已对接服务37家企业,贷款余额92.19亿元,为推进地区项目建设提供强劲动力,贡献东营银行力量。

当今,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具有高技术、高研发投入、轻资产等特点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处于高速发展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东营银行积极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全场景、全生态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截至9月末,东营银行支持全省科技型企业339家,贷款余额109.1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5家,贷款余额74.1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贷款余额30.03亿元;专精特新企业156家,贷款余额58.46亿元。

围绕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和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东营银行持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技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知识产权部门合作,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截至9月末,相关业务余额达到4.81亿元;与人社、财政部门合作,面向创业型小微企业推出“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万余笔、31亿元;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积极推广“见贷即担”,发放贷款2.68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东营银行累计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让利1.1亿余元。在普惠金融方面,向24.5万普惠客户发放贷款185.88亿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东营银行先后为31家链上企业投放信贷资金51.04亿元,有效缓解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践行使命 坚守“金融为民”初心

东营银行始终将“金融为民”作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强化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着力提升市民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推进服务下沉、扎实开展服务提升,实施68项自主免费项目,提供便捷社保医保、公积金、生活缴费等特色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同时,不断丰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功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有效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与便捷性。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投资理财和信贷融资需求,东营银行深耕零售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业务,以更加专业、精准、有温度的全周期金融服务,护航群众美好生活。零售财富管理方面,构建全方位财富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打造老年金融和儿童金融特色服务品牌,满足全年龄段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持续丰富理财、保险、贵金属、信托等代销产品种类,提供一站式财富管家服务。前9个月,储蓄存款增长18.13%,代销业务增长61.37%,有效满足居民的资产配置需求。消费金融业务方面,创新推出“城市新伙伴”新市民金融服务品牌,围绕衣食住行等市民高频消费场景推出16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提供特色化信贷服务,助力市民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景。近年来,零售贷款年增速均保持50%以上的强劲增长。

此外,东营银行积极承担金融知识教育宣传的主体责任,建设东营市唯一一家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并依托示范基地成立老年大学东营银行分校、东营市青少年金融教育实践基地,聚焦老年人、学生、新市民等重点群体,开展更多元、更精准、更有效的金融知识宣讲,扎实做好金融知识宣教普及。今年以来,该行依托金教基地和127家网点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1000余次,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能力。

文化引领 凝聚服务高质量发展合力

坚实的精神文化内核,是引领企业乘风破浪的灯塔,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东营银行积极践行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五要五不”融入到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等各方面、全过程,持续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业绩观、风险观、发展观、法治观,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

合规是立行之本,是金融机构谋求长线良性发展的根本原则。秉承着对这一原则的深刻认识,东营银行始终牢牢把握审慎稳健的经营方向,树立“以合规促发展、以风控稳发展”的经营理念,把“严”的总基调贯穿到经营管理全过程。建立“总分支”三级风险垂直管理体系,动态修订内控合规制度体系,持续开展合规检查、飞行检查,全行内控体系更加健全、内控效能持续提升、合规意识更加牢固。

严格规范的经营方针,同样需要优秀的干部员工队伍来贯彻执行,“人”永远是推动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为打造出一支忠诚担当、德才兼备、实干实绩的领导干部“铁军”,东营银行聚焦基层一线选拔人才,已组织实施两期“鸿鹄计划”,累计入库并使用年轻干部200余人,一批批品德好、能力强、业绩优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同时,东营银行建立职务职级并行的管理体系,构建多条线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氛围空前浓厚。

多年来,东营银行持续弘扬“真诚友善、团结包容、敬畏担当、知足感恩”的“家”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文化宣讲大赛、职工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员工关爱行动,为广大干部职工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家”文化的塑造更加成为助推该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王鲲鹏 张木)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