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admin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今天,是我带着“问道全球”的企业家们,来越南参访的第四天。

昨天晚上,我们从首都河内,飞来了胡志明市。

作为越南的经济中心,我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比河内更繁华。所以我非常期待,看看这边的中国企业是怎么看越南、怎么看待中国出海的。

白天,我们去了一个离市区2小时车程的园区,龙江工业园。一路带着安全帽,从一个又一个厂进进出出。参访、听讲座。一路下来,收获颇丰。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时间虽然很短,但我有个特别深的感受:中国的企业出海,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但同时我也看到,不论如何困难,中国企业都从来没有放弃尝试,直到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傍晚,回到市区。我坐在街边,喝着18元的果汁,深度感受着越南人的喜乐。

我看着街边做喷火表演的小孩,出了神。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白天,是井然有序的中国企业,我感受到的是中国企业的不屈精神。

晚上,是悠闲松弛的越南生活,我感受到的是越南年轻人的朝气和满足。

同样的胡志明市,仿佛存在着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互联互通、彼此包容,让人感动。

而这种和谐,或许得从一个数字开始说起:3.5%。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3.5%

为什么我们白天从市区开了50km,也要去这个产业园区呢?

这3.5%,就是原因。

越南的很多政策,是摸着中国过河,和中国学的。比如,税收优惠。

在龙江工业园的投资商,可以享受越南最优惠的税收政策,“四免九减半”。

越南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是20%。但是园区里的企业,自有收入那年开始,15年都是10%。其中,从盈利之年开始,4年是免税的。

数字太多看着迷糊?没有关系。

你只需要知道,总的算下来,相当于你来注册投资的15年里,需要交的企业所得税是3.5%。

20%。3.5%。

有的企业一来,这头15年的税收优惠,都能给他节约出来两三个厂。

非常夸张的优惠。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而你过个高速公路,去对面建厂,就不能享受了。

不仅如此,园区还有很多好处。

去海外做企业,你最担心的事情会是什么?人生地不熟,游戏规则没弄明白,无意间就踩了坑。

但是在园区里面,业主、政府等等,有什么要查的,都会通知园区,企业就能提前做好预备。

加工出口企业,得进口原材料对吧?符合规定的原材料进出口税也可以免去。

园区的地理位置,也很便利。

园区距离市中心、港口、机场都是50km。货物加工好,从园区送去哪里都很方便。

这么好的优惠,自然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投,尤其是中国企业。

现在,这个园区的招商进度已经超过了8成,中资企业就占了75%,上市企业有16家。

这个园区非常大,各类普通企业和加工企业都有。

比如加工饲料、鞋服、包装、金属的、宠物食品的工厂,又比如电机、医疗、科技企业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这样看来,出海好像也不是很难。

你只需要打开地图,点击越南,然后放大、放大,找到这样的园区,不就行了?

不太行。

我和园区里的几位企业高管交谈后发现,原来不少先行者企业,并不是第一次选择就精准选了越南,而是“被迫”来借缝生存的。

开拓哪有那么容易。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中国企业出海,借缝生存,百折不挠

企业为什么要出海?本质上,就是想要提高收入,降低成本。

提高收入,就会想如何把产品卖去更贵的欧美。降低成本,则是想如何把工厂建去更便宜的地区。

所以企业出海,往往会在三个方向做选择:

1)离目标客户近的地区,比如墨西哥;

2)潜力比较大的地区,比如埃及;

3)离家门口近的地区,比如越南。

但是,不管到哪个地区,都有可能遇到阻碍。

你想提高收入,他给你提高成本。你想降低成本,他给你压薄利润。

比如,这次我们参访的一家中国企业,主业是做金属加工的,加工完送往国外。企业最开始,主要挣“加工费”的钱。

送往国外,是国外的哪里?去北美。

好不容易,他们拉来了百万美元的大单,第二年却遭遇了加拿大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投诉。销售收入直接打水漂,一年到头白忙活了一场。

不仅如此,反倾销这事儿很麻烦。定性后,你的税率猛提100%。

看到邻居加拿大在闹,美国也跟着掺和,开始投诉他们反倾销。

企业就应诉说,我们没有低于成本价销售。紧跟着就有人来查成本了。查完后,从100%降到60%。

60%,还是很高。

加工行业利润,原本就薄如纸片。人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60%的税,就和美国本土的企业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了。

怎么办?只能放弃美国。换一个中心,去印度吧。在印度,又遭遇了新的问题。

结果,原本因为印度的税率优惠而来,在印度却被针对调查。

于是这家企业想着,押注一个海外地区是不行的,得多地布局。

2007年,他们来了越南建厂。

为什么之前不来?

因为,前面说的这个3.5%税务优惠,也是2007年,才开始有的。

越南人工相对更便宜,本地人也没有强烈的“升职加薪”的执念,做事情比较务实。再加上税率优惠,才能在越南暂时站稳脚跟。

真的不容易。

但是,没有一个海外地区是完美的,越南也不例外。

就像印度有税率优惠、也有税率增加。越南也不是哪里都便宜、哪里都好。

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只有不断面对新的挑战的时候,不断硬着头皮去想办法解决。

最有发言权的,是26年前就来越南的老大哥,华为。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我们又来华为了

问道系列里,我每到一个地方,都特别喜欢去华为,也特别感谢华为。

我去过沙特的华为、迪拜的华为、墨西哥的华为,这次来越南也去了华为。明天马上要去的印尼,还要去华为。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为什么?

因为他们往往已经在一个地方深耕了很多很多年。

对于来到海外经营,他们不仅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感觉,是做过深入的分析、解决过无数艰难问题的老大哥。

总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全貌。

如果说,新手,看到的可能一般比较表面,甚至半真半假。

超低的税率、廉价听话的工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蓬勃发展。

而先行者,看到的是空间带来的思维厚度。

曾在其他国家遇到过的危机,在越南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依然会遇到。他们往往会比别人提前做好多手准备。

那么华为,就是深耕者。除了空间跨越带来的经验,还有时间叠加的智慧。

越南对中日韩的涌入,更多会去看你是对他有利,还是在和他竞争。

比如,制造业。

越南对于制造业的转移是比较欢迎的。因为制造业,是在帮他完善一整套的工业链。也是我们前两天文章和你聊过的“主链”和“补链”。

这是有利。

就像是越南巴不得我们去建高铁,也是一个道理。

又比如,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

这种信息产业,就不一样了。你就会碰到很硬的钉子和较高的门槛。

越南是一位温和的邻居,但绝不是一个唯命是从的邻居。

而华为展示的,是深耕者的智慧。

能合作的这个地方,咱们继续推进合作。有伤痕的地方,就尽量不碰。

同时,在全球各处都要有潜力区域。

中国企业布局早,其实大多是被逼出来的。

既然出来了,就不要想退路。而是心里一直要有一张图。

图上不断更新:这个市场是什么样子的?你准备怎么干?每年复盘的时候有什么变动?

你一定是会有得有失。一定得做出取舍。

不断在不确定性中,铆足劲寻找机会。

不过,另一个鲜有人关注的事实是:

中国企业不断出海来越南的同时,越南的企业也在不断成长。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越南有它的“小特斯拉”“小三星”“小腾讯”

关于全球产业分工,你我或许有过一个“刻板印象”:

欧美等发达国家,负责产出科技标准和创新产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则是做低端加工,以及源源不断向别国产出原材料。

但是去了越南你会发现,越南早就不仅仅只有低端制造了,已经开始有不少高端制造企业在冒头。

和你简单讲讲三个企业。

第一个,是Vinfast。

它是越南本土的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号称越南小特斯拉。

它让越南是除了中美之外,唯一一个拥有纯电动汽车“全产业链能力”的一个国家。

Vinfast也在准备全球扩张,计划在美国建立工厂。

越南,也在从代工厂,逐渐往自主品牌做努力。

第二个,是FPT。

这家是做什么的呢?科技公司。IT服务、电信产品,以及,半导体。

对,就是那个,新闻里总是用上“卡脖子”这么严重的词汇来形容的,半导体制造业。

我们以前和你聊过半导体芯片,工序不同,难度不同。

比如做封测的,你不能拿去跟做设计和制造的环节比。而制造里面,还有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等不同工艺。

但是,当FPT旗下的半导体公司,也生产出了越南第一批半导体芯片的时候,这也意味着越南在往全球半导体行业吹响了号角。

第三个,是VNG。

越南“小腾讯”,越南的头部互联网企业。

昨天,我想用微信给导游小潘转账,他却说:“不好意思,我们这里用不了微信支付,得用Zalo。”

Zalo,是什么?

这个叫做Zalo的软件,就是VNG旗下的“越南版微信”。它的全球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

就像是腾讯不仅有微信,还有游戏、音乐、云计算、金融科技等等服务一样,VNG也都有一一对应的自己的软件和业务。

Vinfast。FPT。VNG。

电动汽车。芯片。互联网。

看到这里,你是什么感觉?越南和你想象中的样子,差距大吗?

在越南的这几天,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越南给我的感觉,那就是:扎实。

它不像是菲律宾和泰国,以零售和贸易来支撑。

越南不懂就去学,该啃的硬骨头他也啃。扎扎实实,节奏健康。

分工体系里,越南看似是个弱势角色。但越南有他强硬的一面。

那么,什么时候越南会比较强硬呢?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越南也护犊子

越南离我们这么近,很自然,当我们的企业做跨境电商,第一步几乎都会想到越南。

但是最近的11月,越南暂停了两个中国跨境头部企业的业务。

一个是快时尚电商Shein,一个是海外版拼多多Temu。

简化一下官方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两家都没完成越南政府要求的注册流程。

我说些个人的感受。这更像是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就像是美国五大湖里的鲫鱼,又或者英国泰晤士河里的大闸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我们觉得鲫鱼、大闸蟹拿回家都能做成美味,但是对于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却是影响到了他们能吃的东西。

外来物种繁殖太过迅猛,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

越南近些年,主要就是靠两个产业实现的快速增长:一个是制造业,另一个,就是互联网。

制造业里的高端制造,以及互联网里的数据和技术,是越南所护的犊子。

怎么护?两个字,合规。

所以,你去越南,还会遇到“合规性”这头拦路虎。

如果你做一些小生意,政府可能压根不管你。然而,但凡你想把生意做大,你就得啃下这个硬骨头。

越南在合规方面,几乎可以算是东南亚最严苛的。

尤其是互联网电商。

为什么?越南已经见证过电商对于我们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他们也很惧怕被冲击。

更别提,被外来的电商企业冲击。

前三四年,跨境电商野蛮生长。因为在越南法规方面还是空白的,没有明确的规定,说低额的怎样、高额的怎样,流程怎样才能上线。

但是现在,意识到电商冲击的越南,迅速建立起法规。加税、加紧数据保护、加强监管。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开始有了“合规”的要求。

不仅对我们,越南砍的第一刀,还是自己人:小腾讯VNG。

前段时间,VNG被调查,就着数据隐私问题,十几名高管都被武警带走。

对内,对外,都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我们这两天参访的企业,都在不断提及这个词,“合规”。合规的优先级,几乎排到了第一位。

中国企业出海,是真的不容易。

越南面对合规的事项,是不允许你有任何侥幸心理,会不留任何退路地强硬执法。

有朝一日做大了,一定要时常回顾你走过的路。

这是一个印象特别深的体悟。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但随着接下来的行程,我的另外3个体悟,就很微妙了。

每个体悟,都对应着去越南做企业的一个条件。

我们接着说。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抄作业,但不准老师说话

第一个体悟,是:“我们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你不能来,我要自己做。”

比如,打车软件。

你在越南街头打车,来的大概率不会是四个轮子的,而是一辆两轮的摩托车。

胡志明市的交通状况让我大开眼界。

街上摩托车像潮水一样涌动,汽车反倒显得格格不入。

为什么?

因为道路普遍较窄,产业布局和地形限制让道路扩展变得极为困难。再加上汽车价格昂贵,停车场建设受限,摩托车就成了最务实的选择。

你得侧身跨上后座,驾驶员的绿色头盔上印着大字:Grab。

Grab,越南版滴滴。

而且越南有了Grab,就立马挤走了Uber,更不准滴滴进入,越南跟着做的GSM成了第二大网约车企业。

能理解。

这类打车软件,底层是数据公司。

不仅仅是乘客的数据,更要紧的,是国家道路交通的数据。

第二个体悟,则是“我和你做同样的事情,你只能通过投资我来参与。”

比如,腾讯投资了越南互联网头部企业,VNG。

VNG的创始人,之前是一家网吧老板。

开网吧的时候,他发现很多越南人都很喜欢玩一款金山的游戏《金庸群侠传》。他就开始琢磨,互联网游戏怎么发展的,怎么去这个市场赚钱。

那时候雷军还在金山。他找到雷军,好说歹说,和雷军签下游戏业务代理。雷军还把完整的一个游戏运营团队全部放去了越南,十几个人手把手教他怎么做游戏。

半年时间,游戏在越南推广开来,VNG有了雏形,借此发展壮大,引来了腾讯投资。

VNG的游戏业务靠着小程序游戏有了基石,接着,发展出来外卖等本地生活类的业务。

基本上腾讯做的事情,VNG在越南又做了一遍。获得的回报,也会回报一部分给腾讯。

第三个体悟,则是“你想开展业务,基建部分必须用我的企业,而且我要获得控制权。”

全球Top5做云计算的企业,是aws(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和华为。

在全球范围内,AWS的份额比较高。但你会发现,在国内,主要还是华为和阿里。

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想来国内,就必须要找到国内的运营商,以中资占51%以上的控股,合资在国内。

51%是一个很妙的线。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合作,但你永远都没可能“控制”我。

越南也把这个学走了。

如果你想去越南做云计算,你就得找一家越南本地运营商,让他给你运营,而且越资要占51%以上。

自己做。投资我。反控制。

这三个条件放在前面,中国企业在越南,又多了三层不易。

但是好在,越南对我们的文化认同,还是挺高的。

这又怎么说?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胡志明很像上海

我的酒店窗户对面,看出去,恍惚会有一种回到上海的感觉。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很多人形容胡志明,就像是一个翻版的小上海。

这两处相差3000多公里的城市,现在一个地方需要穿羽绒服、一个却还在穿短袖,为什么会拿来作对比呢?

除了都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外,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地理相似。

我住的酒店旁有条河,叫西贡河。

就像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浦东、浦西,西贡河则是把胡志明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西边更传统,东边更现代化。

比如,文化溯源。

长相也好,生活习惯也好,越南人和我们很相似。

越南的70后、80后,也和我们的一样,看着西游记、三国演义长大的。

文化认同,决定了一些文化复制特别丝滑。而这种文化认知,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很难推广。

文化身份的认同,就奠定了一些产业结构,会相对来说相像一些。

又比如,咖啡文化。

上海有7000多家咖啡店,越南则是全世界第二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

在胡志明的街边,还有不少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咖啡店晚上灯火通明)

晚上9点我和导游阿新在街上,还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在买咖啡喝。

满街咖啡飘香,闻着很幸福。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原本我也想来一杯咖啡,但是想到晚上睡不着,影响之后的行程。最后也只敢点了一杯果汁饮料。

我们坐在很市中心的地方,阿新指着街对面的房子跟我说,那边的房价30万一平米。

嗯。这“进城税”,也很像上海的外滩。

结束了一天的参访,我和导游阿新,坐在街边聊了很多话题。

比如,越南的年轻人。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超绝“钝感力”的越南年轻人

越南,有许多勤劳努力,但是心态十分平和的年轻人。

这挺吸引我的。为什么呢?

在国内你会看到,我们的年轻人也很努力、很勤劳,但是心态却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焦虑。

我试图从90后的阿新身上,寻找一些答案。

阿新是越南本地人,但是中文非常流利。这一路我们沟通都很顺畅。

阿新透露,现在他每个月都有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在平均工资三四千的胡志明市,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

而这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会说中文。

阿新的中文,最开始是自学的。为了学中文,阿新还专门跑去中餐馆打工。白天学,晚上就去和客人沟通。六个月后,他的中文就已经说得很溜了。

后来,他就在学校报名了中文课。往往一个学期下来,就只剩下两三个人了。阿新就是其中坚持最久的那个。

我问他,为什么要学中文呢?

阿新说,除了自己喜欢,还有就是从他10岁以来,越南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大量涌入了很多中国企业,对中文岗位的需求大大增加。

一般来说,有两个地方需要会中文的越南人。一个是导游,另一个就是企业储备双语人才。

而会中文的,总能比不会的,每个月能多个1000多元的收入。

阿新告诉我,根据语言能力高低,也不乏因为会说中文而收入翻倍的例子。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阿新是一名90后。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越南年轻人的缩影。

他是芽庄人,后来才来的胡志明市。

阿新的心态特别好。起初刚到大城市来,他是不嫌工资低的。只要能锻炼自己,稳定下来了,再慢慢调整。

最开始,他的工资只有3000元。现在,最低也有8000元了,有时候能超过1万。

不仅如此,他现在带团的排期满满当当,你临时约都约不到了。

问他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已经结婚,妻子在芽庄。他在芽庄拥有一块地。每个月,自己花1000多的房租,2000多寄回给父母。

真好。

我问阿新,8000元,减去房租的1000元,再减去给父母的2000元,那剩下的5000元,是都寄给老婆是吗?阿新噗嗤一声笑了,说刘老师,我自己也需要生活费的呀!

这个怪我,这个怪我。但总的来说,阿新给我的感觉,特别“富足”。

这到底是城市的区别,还是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区别呢?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总之,我接触到的越南人,普遍都给我这样一种感觉:

勤奋,扎实。但也松弛,自在。

我继续问阿新,你觉得自己和身边年轻人,压力大吗?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越南,努力又平和的国家

阿新笑得很灿烂。

他说,不大啊。反正房子和车子都买不起,两个很大的压力就没有了啊。

我挺惊讶的。

我原本以为他会说,反正房子车子都有了,所以没什么愁的。

但是他却说,车子收税太高了,房子基本上是富二代和海外的人在买。非要说有什么压力的话,可能孩子教育比较有压力。毕竟除了上学,一般还要送去补习班。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越南的企业,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横幅上写着:向认真工作的员工致敬)

你说越南企业躺平吧,他们其实非常努力。参访的企业负责人,也和我们反馈,越南本地招来的工人,听话又勤快。

你说他们不进取吧,电动汽车、半导体、互联网这些高端制造,他们也不见缺了什么。

你说他们性子软吧,合规一卡,非常强硬地在执行。

可你说他们好强吧,你问他们对AI怎么看,他们却说,这些都是中美大国要去考虑的事情,等做出来了,他们接着用好了。

非常自洽。非常有“钝感力”。

阿新也是这样。

中文不容易学,他却没想过放弃。

不仅是中文,起初俄罗斯的企业来得多,他大学还辅修了一门俄语。成绩特别好,总是拿奖学金。

正当我陷入了沉思之中,一个卖水果的小摊贩走过来,向我们兜售切好的水果。

我留意到,咖啡店的老板看见了小摊贩在挨桌询问,却丝毫没有赶他的意思。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芭乐、番石榴......热带水果拼盘)

阿新说,这就像是“你吃饭,他也喝粥”。

除了特定的一些地方,店老板一般都不会赶走摊贩的。

我突然有了顿悟。

回顾那些出海成功的企业,或者鼓励进出口的国家,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越过越好,从来都不是因为谁“霸权控制”了谁。

而是这句朴实的话:你吃饭,他也喝粥。

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下一站,印尼

时间过得很快。越南行,迎来了尾声。

这几天,紧锣密鼓的参访、学习,我一次次被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韧性所感动,所震撼。

但同时,我也被越南年轻人那股扑面而来的活力,所深深打动。

刘润:关于越南,最后说几点

阿新说,他会给未来打10分。

满分就是10分。

有人说,这是因为越南高速发展,年轻人就对国家有希望有信心。

但我觉得,阿新给我的“平和”感,更多是一种“坚定的个人选择”所带来的力量。

不论在什么环境里,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而对于另外一些人,生活是在为自己建筑一堵堵高墙。

对于企业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出海,困难重重。

市场准入门槛、本土竞争压力、政策风险应对......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不知道下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突然跳出来,吓你一跳。

没有什么是完全给中国人定制的。但是,中国企业出海,总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机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它潜在的市场。

步履不能停。

下一站,印尼。

明天,继续和你分享。

我准备好了。你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木言声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