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冬天究竟有多冷?这里的最低温度可以降到零下70度,常常被称为“地球的冰窖”。
那么,人们在这种地方是怎么过冬的?要储备多少粮食才能撑过这漫长的冬季?光有食物够吗?
在西伯利亚生活,冬天是无法回避的最大考验。
这里的冬天不仅漫长,而且极为寒冷,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普通人对“寒冷”的想象。在很多地方,冬天从11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6月,甚至在5月,鹅毛大雪依然会覆盖大地。
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冬季的挑战不仅仅是温度,而是如何储备足够的资源、保持身体的温暖,以及在漫长的寒冷中保持生存的斗志。
过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储粮。在西伯利亚,食物不仅仅是果腹的工具,更是生命线。
每到秋天,居民们会在短暂的暖季拼命储备粮食,家家户户都要囤积上千斤的粮食,包括面粉、麦片以及大量的肉类。肉类是西伯利亚居民冬季饮食的主角。
猪肉、马肉、鱼肉,这些富含高热量的食物,是他们抵御极寒环境的重要能量来源。腌制是保存这些食物的关键方法。
腌好的肉可以直接吃,既方便又省事,甚至成为喝酒时的下酒菜。
鱼类在西伯利亚人的生活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冬天里,居民会在冰面上打洞捕鱼。尽管天气恶劣,但钓鱼的收获却常常令人惊喜。钓上来的鱼无需复杂的保存方式,只需放在室外或埋在雪地里,就能成为天然冷库中的完美存货。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仅鲜美,而且易得。
这些肉食就是当地人在极其寒冷的气候中必备的食物,能够帮助他们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不过,众所周知,光靠肉类是不够的,新鲜蔬菜的短缺是西伯利亚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加上运输不便,新鲜蔬菜的价格非常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蔬菜罐头成为最优选择。居民们会用盐将蔬菜腌制后装入玻璃瓶中,确保其在漫长的冬季依然保持新鲜。
储存冬菜的习惯在我国东北也有,由于天气寒冷,祖祖辈辈的东北人一到冬季就会购买大量蔬菜囤在家中,当做过冬的食物。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年轻人或许不再延续这一传统,但对于东北的老年人来说,屯菜不仅仅是为了储存过冬的粮食,更是一种迎接寒冬的“仪式”。
在这里,取暖是另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在西伯利亚的偏远地区,现代化取暖设备并未普及,大多数家庭仍然依赖柴火。每年夏季,居民会抓紧时间到森林里砍伐木材。
为了确保冬季有足够的柴火,整个家庭会协作完成这项繁重的任务。木材被劈成小块,整齐地堆在屋前屋后,用以应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西伯利亚人对木材的选择也颇有讲究。松木和桦木燃烧时火力强劲,是取暖的理想选择,而柳木和榆木燃烧时烟雾较多,更适合做饭。
家庭的炉灶设计既能用于烹饪,又能提供取暖。烧一炉火,既暖了房子,也煮了饭菜,这种节能的方式凸显了他们在极寒环境下的生活智慧。
除了食物和取暖设备,房屋的保温也至关重要。
西伯利亚的房屋通常用厚重的材料建造,墙体经过特殊处理以减少热量流失。窗户的缝隙会用专门的材料密封,力求将寒风挡在屋外。
在室内,人们会用厚实的毛毯覆盖家具,进一步提高房间的温暖感。即使是这样,西伯利亚的居民仍然需要穿上用动物毛皮制成的衣物。
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服装,远比现代羽绒服更能抵御寒冷。
而一旦出门,寒冷的天气更加侵蚀人体,这时候除了靠多穿衣来抵抗严寒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西伯利亚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温度中,已经习惯了这种极寒的温度。
漫长的冬季不仅考验物质储备,也挑战人们的精神耐力。
为了避免被困在屋内的孤独感,西伯利亚人会尽量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例如,在阳光稍好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宠物散步或者滑雪。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缓解长期困居导致的焦虑和抑郁。
尽管生活艰辛,西伯利亚人依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适应力。他们的生存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
这片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因为这些居民的智慧与勤劳而焕发出生机。
从长篝火到壁炉,从腌肉到罐头,从厚墙密封的房屋到耐寒的毛皮衣物,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西伯利亚的冬天不仅仅是冷,它更是自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极端考验。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面对极端自然环境,适应与创新永远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
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早已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部与自然共存的壮丽篇章。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2023-01-14,《零下73℃!西伯利亚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光明网,2018-04-12,《在奥伊米亚康生活的人常年皮袄,屋子里也经常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