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但哪有上市公司注定要“破产”的道理?说白了,不过还是某些人趁机中饱私囊罢了。
徐州五洋自控的这出好戏,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割韭菜表演!
这对"伉俪情深"的夫妇档,眼看公司大厦将倾,上演了一出抗日神剧般的经典桥段“你先走,我掩护!”
六年来,这位精明的商人通过不断减持套现,悄无声息地把近6个亿收入囊中,体面退场!
然而最心痛的,永远还是那些被坑了血汗钱的普通股民们...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五洋自控的掌舵人——侯友夫。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2年,22岁的侯友夫,彼时还是浙江衢州煤机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
日复一日的机械轰鸣声中,他并没有迷失方向,反而对未来燃起了更强烈的渴望。
他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两年后,他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大学毕业后,侯友夫选择留校任教,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
他从讲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晋升为副教授、教授、甚至博导。
这期间,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积极投身科研,在学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要是不改变剧情,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位广受欢迎的学者,或者是备受尊敬的教育家。
然而命运的车轮不知为何,悄悄地拐了个弯。
在带领研究生为矿企研究矿山机械的过程中,侯友夫敏锐地捕捉到了潜在的商机。
把研究成果变成实用技术,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带来大把的经济利益。
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创业的点子。
2001年,侯友夫创办了五洋科技,也就是后来的五洋自控。
起初,他并没有完全放弃教职,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低调的方式——让别人挂名,自己则在幕后运筹帷幄。
这种谨慎的策略,既保证了他在学术界的身份,也为他日后投身商界铺平了道路。
随着五洋科技的逐步发展,侯友夫的野心也开始逐渐膨胀。
到了2006年,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他终于决定正式出任总经理。
然而,他依然保留着大学教授的身份,他试图在学术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双栖”状态一直持续到2012年,直到一个更大的机遇摆在他面前。
2015年,五洋科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侯友夫的身价也随之暴涨,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这一刻,他彻底告别了象牙塔,转身投入了资本的洪流。
大学教授的标签,逐渐被资本家的光环所取代。
上市后的五洋科技,仿佛获得了无限的能量,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之路。
从2015年收购深圳伟创,到2017年收购山东天辰,再到2019年收购长安停车,侯友夫带领着五洋科技一路高歌猛进,公司规模从最初的2亿元迅速膨胀至16亿元。
公司主攻业务已从散料搬运机器变成了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看样子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不过,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潜藏着不少隐患。
频繁的并购造成了大量商誉,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将公司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是,侯友夫似乎早就算准了这一切,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公司规模的扩张和财富的积累,让侯友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然而,盛极必衰的规律似乎在五洋自控身上得到了印证。
2018年,是五洋自控的高光时刻。
公司这回赚了个大满贯,净利润直接破亿,创下了公司历史最高纪录。
这耀眼的成绩,不仅让侯友夫名声大噪,也让无数投资者对五洋自控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可是从2018年的巅峰到2021年的谷底,五洋自控的业绩却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
2021年,公司突然巨亏1.8亿元,震惊了整个市场。
然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后面的两年,五洋自控的业绩不断走低,亏损问题愈发严重。
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经亏损了1200多万元。
这连串的亏损就像个无底洞,把投资人的信心和盼头都给吸没了。
业绩的下滑,直接反映在了股价上。
五洋自控的股价一路下跌,从2024年5月的66亿元市值,迅速跌至40亿元左右。
曾经红极一时的股票,现在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无数投资者被套牢,血本无归。
眼看着自己的钱袋子越来越瘪,却只能干瞪眼。
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巨额的商誉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公司的生存。
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热议,对公司的商誉减值和退市风险感到挺不安,提出了不少疑问。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五洋自控的回应却显得苍白无力。
公司一直说业务运转一切正常,没有隐瞒什么重要信息。
这种避重就轻的回应,不仅没有缓解投资者的焦虑,反而加剧了他们的不信任感。
当五洋自控的业绩一路下滑,股价暴跌之时,侯友夫夫妇并没有选择与公司共进退,而是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撤退行动。
而这个撤退行动,竟然早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
从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侯友夫、蔡敏以及侯友夫的母亲寿招爱三人联手,合计减持了3578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57亿元。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好像就对公司未来不那么有信心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2019年12月,蔡敏再次单独减持865万股,套现4262万元。
到了2021年12月,侯友夫和蔡敏又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3400万股。
这场减持计划一直持续到2024年12月17日,侯友夫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174万股,套现3569万元。
至此,侯友夫家族累计套现金额已接近6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按照最新的减持计划,他们还有不超过2226万股可以继续减持,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约为8200多万元。
这意味着,侯友夫家族的套现之路还远未结束。
侯友夫家族在持续减持股份,其持股份额也在逐渐减少。
五洋自控上市之初,他们的持股比例高达55%,而如今,三人合计持股比例仅剩20.64%。
公司不仅减少了股份,还因为频繁的收购和增发新股,导致持股比例被进一步摊薄。
就在投资者们以为侯友夫家族将彻底退出五洋自控之际,一个出人意料的股权转让方案浮出水面。
2024年12月9日,五洋自控突然停牌,宣布筹划重大事项。
最初的方案是转让13.01%的股权,并将剩余的6.73%表决权委托出去。
然而,最终的方案却变成了只转让10%的股权,并且还要与新股东共同控制公司。
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
有人觉得,这事儿是老股东和新股东斗智斗勇的结果。
新加入的股东担心风险太高,不想一下子投入太多;而老股东则留有退路,不想彻底放手。
最终的方案,更像是一个折中的结果。
市场对这个方案反应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侯友夫在为小股东负责,不愿意撒手不管;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安排,侯友夫最终还是会全身而退。
无论如何,这次股权转让对小股东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公司股票复牌后,股价直接跌了快一成,虽然后来有所回稳,但还是让不少股民亏了不少。
侯友夫夫妇的套现和股权转让行为,给无数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那些高位接盘的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投资化为泡影;而那些长期持有五洋自控股票的投资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在五洋自控的这场资本游戏中,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真是让人感到心灰意冷,小股东们想维权,可就是找不到门路。
因为从法律层面来看,五洋自控的操作似乎并没有违规之处。
然而,从道德层面来看,侯友夫夫妇的行为却令人难以接受。
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公司面临困境时,选择套现离场,将风险转嫁给了广大中小投资者。
侯友夫,从一个励志的学术人生,演变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资本故事。
在资本的诱惑下,他“体面”的套现离场,却留给投资者无尽的伤痛。
侯友夫是赚大了,但是这背后是多少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换来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区评论探讨。
信息来源:
南点说财2024-12-17——徐州夫妻分批撤离,媳妇先走老公掩护,已套现6亿
中国经济网2024-12-16——关于“五洋自控复牌跌4.24%蔡继东3.8亿接手10%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