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常委、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心竹:加快人工智能建设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admin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广东省政协常委、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心竹:加快人工智能建设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值广东省两会召开之际,广东省政协常委、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心竹建议,应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赵心竹指出,随着近两年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因为种种原因的阻碍,我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之路并不顺畅,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

首先,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基础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79万,而在浙江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基础人才严重短缺,远远落后于相关产业的发展,难以满足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来抢夺稀缺的基础人才,进而大幅提高了融合发展的成本。

其次,人工智能研发与制造业需求不匹配。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研发企业的数量已超过2000家,但真正专注于制造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却不足5%,我国过去三年最大的300项人工智能投资项目中,涉及制造业的投资不到1%。据埃森哲公司测算,到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全球制造业总增长值(GVA)增加近4万亿美元。面对如此趋势,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研发投入显然难以满足制造业的市场需求。

再次,我国人工智能研发缺乏标准规则。我国人工智能研发企业虽已超过2000家,但基本都属于独自发展状态,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五花八门、各有所长。因缺乏相关标准规则,彼此间缺乏互联互通的理念,不但在很多时候产生重复投入、浪费资源,而且人为造就了许多“信息孤岛”。人工智能作为需要大数据支持深度学习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很难获得提升与成长,进而影响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为此,赵心竹建议,首先,应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人才培养。其次,出台有制造业特色的人工智能标准。尽管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但从框架性文件到具体标准落实入户企业,当中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

另外,还要加大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赵心竹指出,尽管我国目前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整体仍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技术积累时间还是研发投入总量,在客观上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议结合我国特色,通过统筹规划的形式加大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开发出通用型、模块化的制造业人工智能底层系统,然后由各企业在底层系统上根据自身行业、生产特点进行再开发与优化,这样既能避免重复投入浪费资源,又能让中小型企业共享科技进步成果,尽早进行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