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俄罗斯在和西方全面对抗的过程当中,愈发感受到了中国的“深不可测”,反过来找中国“拜师取经”,似乎已经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一件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正在研究中国组建军工系统的经验并计划在本国进行推广。
卡申这里提到的经验,主要指的是中国军工企业的产业转型和军民融合经验。
和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只提供军事业务不同,中国的军工企业有民用服务,如中船集团建造的各种民船。民营企业也可以参与军工产品研发,军民两个领域都有涉及,让中国军工企业得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按照卡申的说法,早在2010年代,中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就已经领先了军工产品。虽然他没有解释是怎么领先的,但不外乎两方面,一个是生产数量,一个是技术水平。
因为民营市场是巨大的,能够给企业带来充足的利润效益。同时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也会促使企业不断优化自己产品的技术设计。
前一项因素让中国军工企业不用执着于争夺僧多粥少的军工订单就可以维持企业收入,后一项因素则让这些企业在发展新技术上有更多的动力,进而研发出各种新产品、新装备。
此外,中国军工企业对新技术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们正在依托本国庞大的工业体系,推广普及自动化生产技术。
而在此之上,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落实,将让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同时具有质量和数量优势
卡申认为,中国军工企业的这份经验,是我们能够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就迅速在军事技术发展领域取得决定性优势的关键。而俄罗斯虽然没有办法完全复制这些经验,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构建相似的体系。
至于为什么俄罗斯会现在突然说要学习中国经验,理由很可能是俄罗斯畸形的军工体系,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俄罗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全方位制裁。大到石油天然气一类的大宗商品,小到螺丝钉一类的日常用品,全都被禁止出口到俄罗斯境内。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内部经济没有崩溃,中国企业提供的“中国制造”产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现在几乎遍地都是中国制造,不仅有效缓解了莫斯科面临的经济问题,还让克里姆林宫得以将本国工业资源集中到军工生产上。
然而问题是,尽管克里姆林宫已经用这招撑了2年多时间。但随着前线战局演变为消耗战,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
那就是许多冠以“俄罗斯国产”的无人机、导弹等先进武器,有不少都需要西方零部件才能生产。而随着战前囤积的库存被耗尽,这些武器的产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面对这个问题,俄罗斯军工企业要么选择扩大走私规模,继续从西方进口零部件。要么想办法突破技术障碍,实现关键零部件自研。
只是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后一个选择有着更广阔的前景,但其所需要的先期投入也是巨大的。而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普遍只有国防部这一个客户,收入渠道单一,利润也不算多,导致不少企业根本没有意愿冒着赔本的风险搞自研。
至于靠政府补贴?这个也很难办。中国产品只是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完全解决。克里姆林宫自己的手头也不是很富余,也没有多少钱搞自研。
所以如果克里姆林宫打算在不花多少钱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企业有意愿搞自研。而让这些企业转型,扩大营业面,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润问题,可以说是他们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好办法。
至于说没有办法完全照搬中国的经验?那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中国军工企业都有涉猎军民两大领域。我们仍然有大量的专用军工企业,由国家提供支持。只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状态远远优于俄罗斯,所以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能解决问题吗?从长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克里姆林宫想要的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他们大概率会失望。
毕竟军工企业扩大营业面,涉足民营领域。需要的不光是政策上的支持,企业自己也要有足够强的技术来打开市场,但俄罗斯自己的军工企业差就差在后者。
而且不要忘了,目前俄罗斯国内有大量的“中国制造”。俄军工企业想要赚取民用市场利润,得先想办法赢得和中国的市场竞争,对于俄罗斯本土企业来说,这可谓是个大难关。
更何况,中国的经济规模、中国的军工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整个国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经常说的“内力”,内力不够的话,就算给你绝世武功的秘籍,那也是白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