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电鸡之王”雅迪,最先迎接行业新规的冲击。
就在上个月,雅迪高调宣布全球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这一高光时刻还没延续多久,迎面而来的却是整个行业的寒流。
就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给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戴上了“紧箍咒”,以后所有新产品都必须符合更严苛的要求,而留给旧产品的自救也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一边是耀眼的销售佳绩,一边是严苛的新规大棒,雅迪瞬间被推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回首过往,雅迪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在国内市场一路狂飙,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可如今,市场趋于饱和,颓势渐显,利润下滑,还面临产品争议,已然让其举步维艰。
而海外市场,虽然布局已久,却依旧困难重重。本地化运营挑战巨大,供应链搭建不易,物流成本高昂,还有极具挑战的售后服务,再加上同行纷纷出海,竞争愈发激烈,雅迪在海外的扩张之路同样布满荆棘。
在这内忧外患之际,新规的到来,到底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助力其腾飞的东风?
电动自行车新规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落下,不仅关乎雅迪的生死存亡,更将决定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限期清库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动自行车凭借价格亲民、出行便捷等优势,成为了大众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国家消防救援局于2024年5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仅在2024年前五个月,国内就发生了10051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造成35人不幸遇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规出台。管理部门期望从生产源头入手,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这也是政策持续推进的重要方向。
对于雅迪等电动自行车生产商而言,新规的实施带来了两方面极为显著的影响。
首先,新规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增加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这一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如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超出正常范围,便会及时向消费者发出警报,以便消费者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
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考虑到电动自行车起火后,高温燃烧往往会使车辆识别代码标识融化,导致车辆的品牌和型号难以辨别,给事故的溯源调查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尽管这一新规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生产商的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生产商需要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投入更多资源。例如,采购具备监测功能的传感器、芯片等零部件,这无疑将直接推高原材料成本。同时,研发新的技术和功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一步导致研发成本大幅上升。
据相关分析,一套北斗定位系统的成本至少在三到五百元,虽然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成本或许没有这么高,但无疑仍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雅迪刚刚发布了盈利警告。预计2024年雅迪的纯利将在12亿元至14亿元之间,与2023年同期的26.4亿元相比,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回顾过去,雅迪的净利润从2020年的9.57亿元一路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26.4亿元,如今的下滑态势着实引人关注。
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商的另一重大影响,体现在“限期清库存”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电动自行车企业在开展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完成检测和认证等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新标准为此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同时,为了消化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库存,还额外给予了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
这意味着,在2025年底之前,企业必须尽快将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销售完毕,否则恐怕将面临无法销售的局面。
这一规定无疑给雅迪的库存管理带来了显眼的额外压力。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年中,雅迪的存货金额已攀升至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6.53亿元,而在2022-2023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11亿元出头。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新规的实施对雅迪来说并非只有挑战,也蕴含着诸多机遇。
一方面,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雅迪凭借其庞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在采购零部件时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雅迪也能够缓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增加,雅迪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具备了适当提高产品价格的空间。如果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智能化功能有较高需求,并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更高价格,那么雅迪通过合理提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进而对毛利率产生积极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新规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一些小型企业因无法满足标准要求而逐渐退出市场,这将促使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作为头部企业,雅迪有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就目前来看,雅迪近年来呈现出的颓势,再加上其产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争议,使得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仍存在诸多担忧。
在新规落地后的这场变革中,雅迪所面临的风险或许依旧大于机遇。至于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恐怕还需等待新规真正落地实施一段时间后,依据雅迪公布的数据才能得出准确判断。
颓势已显
事实上,在新规出来前,雅迪的颓势已悄然浮现。
依据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雅迪已经出现了营收同比下滑15.47%,净利润跌12.95%的情况。此外,在2023年,雅迪净利润增速也放缓至22.17%,要知道,2020-2022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89.64%、43.04%、57.8%。
针对这一现象,雅迪曾做出解释,称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影响,市场需求短期内表现疲弱,再加上分销商处于去库存周期,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电动两轮车销量下降。
但追根溯源,造成雅迪如今尴尬局面的关键因素,在于电动自行车市场趋于饱和。历经多年发展,该品类的销售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有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消费者大多已完成购买。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过4亿台,几乎平均每3人就拥有1台。艾瑞咨询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总销量约5500万台,其中雅迪占比约三分之一。在雅迪科技集团2025年全球零售峰会上,市场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认定,雅迪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亿台。
如今,尚未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短期内的购买需求普遍较低。若想将这部分人群转化为新的消费增量,企业要么大幅降低产品价格,要么等待这些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发生重大改变,从原本无需使用电动自行车,转变为有切实使用需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雅迪的销量增长自然而然地就会遭遇瓶颈,而突破这一瓶颈也并非易事。
更糟糕的是,雅迪的产品还深陷诸多争议之中,多次因产品抽检不合格登上“黑榜”,被全国多地监管部门通报。
稍微举几个例子,2024年1月,河北献县市场监管局就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有雅迪专卖店存在非法改装蓄电池的情况,极容易影响整车续航里程及电池寿命,甚至发生自燃,引发火灾。
而在2024年8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介绍,自5月20日北京市部署启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共发生电动自行车或电池类火灾202起,从涉事品牌看,电动自行车方面,雅迪、台铃、自由行占比排前三;电池方面,天能、雅迪、超威占比排前三。
还有,2024年10月,成都市双流区市场监管部门对雅迪下达了处罚单,原因是其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存在“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信息与实物不一致或者配备的电池、充电器等关键零部件与产品合格证信息不一致的电动自行车”等违规情形。
除了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检不合格情况,消费者在各类平台曝光的雅迪产品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以“雅迪”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量高达3652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缺陷、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不足、质保期内售后推诿、仪表盘故障、锁件失灵等方面。
这些产品争议,无疑让雅迪在本就面临产品需求自然衰减的困境中,雪上加霜。尽管电动自行车新规的实施,有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给雅迪带来一定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规也给包括雅迪在内的所有生产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新规与市场饱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广大电动自行车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着雅迪未来将如何布局战略,突破重重困境。
战略阵痛期
业绩与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加上电动自行车新规的出台,让雅迪站在了战略调整的关键转折点。
过去,高性价比策略曾是雅迪在电动自行车市场纵横驰骋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5月,雅迪成功登陆港交所后,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果断喊出“所有车型降价30%”的震撼促销口号。这一激进策略成效立竿见影,销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此后,雅迪持续在高性价比路线上发力。2017年,电动踏板车平均售价从2016年的1766元降至1675元,电动自行车均价也从1181元滑落至1135元。到了2020年,电动踏板车均价进一步降至1552元,电动自行车均价则降至1118元。
不仅如此,雅迪还与电商巨头拼多多携手举办“品牌万人团”活动,旗下冠能、欧睿、莱昂等多款主力车型普遍降价10%-30%。
凭借这一极具杀伤力的策略,雅迪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飞速攀升。据国海证券研究数据显示,在2018-2021年的短短三年间,雅迪的市占率从16.3%一路飙升至27.9%,而同期爱玛的市占率仅从14.0%增长到16.8%,雅迪的优势可谓一目了然。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随着行业“换新潮”等红利期的逐渐消逝,曾经的制胜法宝如今却逐渐成为雅迪发展的桎梏。
一方面,长期奉行高性价比策略,使得雅迪在消费者心中牢牢地打上了“低端”“廉价”的品牌烙印。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如同顽疾一般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当竞争已然白热化的中低端市场陷入存量竞争的泥沼,雅迪想要向高端市场转型升级,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无疑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高性价比策略本质上是“以价换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但却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为了维持企业的盈利水平,雅迪不得不持续进行成本控制,而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在研发投入、品质管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侵蚀着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在此严峻背景下,雅迪也终于开始下决心战略调整,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成为雅迪的新希望。
雅迪创始人董经贵早在2020年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全球倍增计划,放言“未来,雅迪最起码要占领35%的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中,雅迪再次明确表示将“积极拓展业务,提升在现有市场的影响力,并进军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
然而,在2024年上半年,雅迪超过90%的综合收入和经营利润仍来自中国本土市场。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海外市场在现阶段还难以扛起雅迪业绩增长的大旗。
事实上,尽管海外市场吸引力大,但雅迪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首先是本地化运营的巨大挑战;然后是在海外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物流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运输时间的大幅延长,都使得雅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在海外市场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同样是雅迪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不仅要求雅迪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培训大量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无疑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诸多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雅迪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例如,新日股份通过代理模式将产品出口至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小牛电动的海外布局已拓展至48个国家和地区;爱玛科技在印尼的首座海外工厂也已正式启动投产,开始与雅迪在东南亚市场展开正面交锋。
国内遇增长瓶颈,海外又未打开局面,在电动自行车新规到来的当下,雅迪既面临着行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规的实施大幅提升了行业门槛,有望淘汰一批竞争对手,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这对于雅迪这样的头部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绝佳契机。
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规带来的生产标准提升、成本增加等问题,也对雅迪的资金实力、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雅迪究竟能否在这场危机中敏锐地抓住机遇,实现战略转型与突破,重塑往日辉煌?还是会在重重压力之下,逐渐失去行业优势地位?
新规之下,作为行业龙头,雅迪的兴衰成败,也将深刻影响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命运变迁。
参考资料:
财新《聚焦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 新标将于9月1日起实施》
DoNews《销量暴跌、纯利腰斩,雅迪正跌落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