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力帆科技似迎来新局面,印奇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11月11日,力帆科技发布公告称,旷视科技创始人、CEO印奇正式接替周宗成,当选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这场换帅要追溯到4个月前,7月初,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集团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力帆科技部分股份引起行业哗然。一个月后,交易达成,印奇借由江河汇间接持有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成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东。从股权结构来看,由吉利和重庆两江产业集团共同持股的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以29.85%的股份依旧占据第一大股东地位。
三个月后,吉利系老将周宗成退出,印奇接任其董事长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多轮股票涨停后,力帆科技在公告宣布的第二日(11月12日),遭遇盘中跌停,跌幅9.98%。
力帆表现不及吉利预期
作为行业首家A股上市民营乘用车企业,力帆股份(力帆科技前身)创立于1992年,但在2019年,力帆股份身陷债务危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与此同时,吉利有收购力帆的打算的传言也随之而来。随后经过辟谣、力帆股票频繁涨停、媒体报道吉利和力帆进行收购洽谈等等消息的逐步推进,2021年1月,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吉利派驻新的核心领导班子接管力帆,预示着吉利收购力帆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而收购力帆也是吉利早有准备,早在2018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收购力帆后,吉利此行变得更加顺利。拿下力帆之后,吉利也以吉利科技集团的名义,在重庆进行了广泛的布局。
首先是引入重庆地方资本,让力帆科技有了地方的帮助和扶持。其次是推出了枫叶、睿蓝全新的品牌和产品,还整合了力帆的换电体系,进入换电赛道。同时调整了管理层和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布局了产业生态,设立了西部总部与创新研究院,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厂,完善产业链布局。
但吉利在重庆的深耕并不顺利,尤其是力帆旗下的睿蓝汽车发展并不达吉利预期。数据显示,2022年睿蓝汽车销量为5.8万辆,2023年为3.8万辆,进入2024年情况也未能好转,1-9月睿蓝汽车累计销量为7670辆,较去年同期下降70.28%。
或许是早已预料到睿蓝的前路艰辛,为了优化吉利汽车港股的业绩,2月份吉利将睿蓝汽车出售给了旗下子公司,虽然将睿蓝剥离吉利港股,但实则左右倒右手。吉利一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让睿蓝汽车更专注于换电赛道,且更有利于吉利的聚焦战略;而另一方面,或许是为了给力帆找一个新的出路。
业内人士透露:“毕竟吉利现在核心品牌中已经不需要力帆这样的资产。”
如此来看,7月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作价24.3亿元,以江河顺遂公司受让吉利集团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力帆科技部分股份,拿下力帆公司总股本的19.91%,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就不再令人意外。
力帆和旷视各取所需?
在汽车行业,力帆科技已经处于舞台的边缘,时刻有着被踢下舞台的风险。虽然旗下睿蓝汽车正专注于换电赛道,但众所周知,换电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生意;且睿蓝汽车当前的体量而言,前路难料。
力帆科技想要另辟赛道,寻找突围的方法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旷视科技也迫切需要一个进入汽车行业的快速通道。据悉,旷视科技与商汤、云从、依图并称为AI四小龙,在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是市场上多数手机厂商的人脸识别技术供应商,备受行业和大的投资机构看好。
旷视科技也按部就班的在2019年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文件,但是后来因为营收结构单一、毛利偏低、财务状况不佳、数据安全合规、宏观经济和市场稳定性要素等综合原因,旷视科技最终与IPO无缘。
为此,2021年开始旷视科技开始布局智驾业务,迅速切入到类似于特斯拉的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在算法方面,旷视拥有两套行业知名的BEV视觉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旷视还是业内率先将BEV感知算法运行在中低算力芯片平台的厂商。
技术虽然领先,但在智驾赛道已经拥挤的背景下,想要商业化落地就必须找到一个有着极强硬件制造基础的头部车企作为依托。
显然,旷视科技盯上了力帆,或者说是力帆身后的吉利集团。
不管如何,此番印奇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后,无疑是将旷视科技和力帆进行了深度捆绑。对于旷视科技而言,可以顺理成章进入汽车行业,并且有了可以实现落地的闭环;对于力帆而言,旗下睿蓝汽车销量不达预期,换电赛道路阻且长,其亟需一个转型新契机。旷视科技的智驾方案可以为其解燃眉之急。
换言之,在现阶段来看,这一个双赢的合作。但对于印奇而言,接下来力帆科技如何快速转型、旗下睿蓝汽车如何提振销量、智能驾驶方案如何快速商业化落地都将是他需要直面的课题。